最新文章

顯示具有 生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生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來做一個上帝公

有位師兄在思考開發宗教類的文創品,而我最近也因為我那小公司的生意越來越好,老婆大人忙得暈頭轉向,於是認真的思考轉換跑道,回家好好的經營。

找出了學生時代的筆記本,把翻模的筆記給重新檢視一回,找回記憶,打算把一些能力再練習一下。



看完以後,回想一下該準備的材料,上網訂購一些,現在要找這些材料也很方便了,網路上面價格很競爭,甚至比去店頭買還便宜。

準備好材料之後,就動手做吧,還好當年沒有數位相機、照像手機,像這樣靠紙筆記錄下來的記憶可以歷久彌新,永誌不忘。

我是「信上帝」的人,所以,我想就做一個「上帝公」吧!

翻模除了被翻的主體之外,還必須有個容器,容器不要比主體大太多,畢竟原料還是要花些錢錢的,大小約可圍繞主體周邊延伸個一兩公分左右。

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聊聊胎神

好,前幾天太忙了,講座、課程、報稅、法會接踵而來,今天稍稍喘息,來解釋一下胎神。

胎神是什麼?為什麼有孕婦的家裡要小心犯胎神?

其實關於胎神的說法不只一種,有的人從生剋的角度說,所謂的胎神方位就是指每天孕婦沖煞的方位,有的人則認為胎神是指「日夜遊巡」,日夜遊巡又稱日夜遊神,是巡遊在各家屋宇內外四周觀察監督人間善惡的兩位神明的合稱,原本是凶神,後來成為東嶽大帝、閻羅王、城隍爺等陰司神尊的部下,所以雖已具神格,但煞氣較重,未成形的胎兒受不了這煞氣。

另外的說法是說懷孕之後,會有胎兒的守護神前來護佑胎兒,因為沒有神位,所以在家中內外四處棲息,在沒注意的情況下冒犯了會讓胎神離去,胎兒少了庇佑,就長不好了。

而我個人比較喜歡也願意相信的說法,則是認為人乃陰陽二氣化生,母體之腹屬陰,而陰中有陽,懷有胎兒,胎兒有形、持續成長屬陽,而陽中有陰,胎兒的表現好靜少動;而悠遊於屬陽的居所內外之「胎神」乃是胎兒元神,無體無形屬陰,但其表現則是屬陽的好動,所以也有一種說法是懷孕三個月後才能告訴家人親友懷孕之事,並需注意胎神,就是有孕三個月的期間,胎兒、胎神都正在成形的初步階段。

我認為也因為這樣,所以胎神並不像一般神祇有一個固定的神位,而是四處棲息,而人有三魂七魄,部分在胎兒身上,而部分則稱之胎神,因此基本上胎神所棲息的位置不只一個,有時有的在廚房有的在廁所,有的在儲藏室有的在門邊,而因為磁場流轉的關係,每月、每天的胎神位置也不同,有前輩高人將胎神每個月主要所棲息的位置整理出來了,而每日的部分則比較複雜,提供每月胎神位置歌訣給大家參考:

正月佔房床、二月佔門戶、三月佔門堂、四月佔廚房、五月佔房床、六月佔床倉、七月佔碓磨、八月佔門廁、九月佔門房、十月佔房床、十一佔爐灶、十二在房床。

傳統上相信如果我們不小心侵擾了胎神,也就是在胎神所棲息的位置上大動作的做了些驚擾的事情,則會在胎兒身上有些相對的反應出來,例如敲釘子、動刀剪之類的,小朋友出生以後可能會有些缺陷,綁東西之類的則會讓小朋友四肢曲彎等等。

在小朋友出生之後,胎神,也就是小朋友的元神魂魄並不是馬上就定位的,而是會慢慢的和身體化合,因此在出生後的四個月期間,仍需注意胎神的方位。到底有沒有胎神?反正千百年來就這樣流傳著,寧可信其有,多留心一些總是好的不是嗎。如果擔心擾了胎神,要讓胎神安座的話,之前有教過各位固定胎神棲所的方式,可以參考這一篇:http://www.plurk.com/p/bxs0qn

道祖慈悲,眾親友大吉大利,望男丁得男丁,求女口得女口,無病無災祥瑞臨家!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其實孔子說的是這意思!

今天讀論語,又看到了一個長期以來有問題的解釋。

今天讀到的章句是公冶長篇裡的「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一句。這句話各家的解釋為:

季文子做事,都要考慮再三才行動。孔子聽到後說:「再考慮一次就可以了,思考適可而止。」

這種解釋對嗎?對嗎?!

連國學大家南懷瑾都有類似的解釋:
學過邏輯就知道,學過《易經》 的道理更懂得。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惡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但是要三思就討厭了,相對總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統一,統一了以后 又是矛盾,如此永遠搞不完了,也下不了結論的。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時候,考慮一下,再考慮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慮一下,很可能就猶豫不決,再也不會去做了。所以謹慎是要謹慎,過分謹慎就變成了小器。大家都有幾十年的人生經驗,過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這個小器的毛病,小器的結果,問題就多了。 所以孔子主張,何必三思而后行,再思就可以了。

南懷瑾讀了易經,也知道孔子讀易經非常的深入並且應用在自己的生活、生命裡,南懷瑾怎麼還會這樣解釋,真令人匪夷所思!尤其是易學的思考模式是不講二分法的,沒有「絕對」,也不能算有「相對」,而是一而二、二而一、一與二之中都含有變數,就有無窮的變化,例如講「天地」時,其實是指「天、地、人」,不僅是天、地這種簡單的相對概念而已。

易經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六爻就是事物的變化過程,包含時間上的變化、地位上的變化,也就是事物的生命週期,孔子深諳這種道理,所以當他聽到了季文子做事情要「三思而後行」時,是覺得這樣考慮事情還不算周全,事物變化大致分成的六個階段只想了三個層次只能算思考了50%而已,因此他講:「再斯,可矣。」,「斯」就是「這樣做」,「再斯」就是「再一次這樣做」、「再三思一次」的意思。

孔子從來不會說人家考慮事情週詳是不好的,他也曾經說「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能夠謹慎的面對事情、思考周全才去實行的人才是孔子覺得可以把命交付的人,所以他其實說的是:「三思之後再次的三思,這樣就能把事理真正的想透徹了,不然也只是思考了一半而已。」

一般人思考三次就嫌煩了,如果孔子也會嫌煩而講「不要想那麼多次!兩次就夠了!」,那他就不是孔子,他講的也就成了廢話啦!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孔子其實是這樣說的

今天翻到的論語章句位於論語這本書的位置很前面,在學而篇裡,「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而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故意不放標點,因為我個人覺得過去老師教的〈或說絕大部份的論語注釋書籍〉的標點有問題。先來看看一般是如何標點和解釋這段: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說:一個在上位的君子,如果不穩重,就不會有威儀,他所學的也就不切實際,任何人做人做事,都必須要以忠誠信實為主,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錯誤,須有不怕煩難的精神去改正。

有個林先生近年來很積極的在新譯四書,也很自豪自己的解釋和過去的解釋不太一樣,而他對這一段的解釋為--孔子說:「如果在學習任何事務或做學問時不紮實,做人不自重自愛,舉止輕浮;或者,學習綱常倫理不深入,不要求自己卻要求他人,那麼,別人是不會尊重我們的。我們講信用,對人真心,不虛偽。結交的朋友都比我有德性;我願意接受他人的諫言,改進自己的過錯。」

而這兩種解釋其實都有問題,因為他們段句的標點位置我個人覺得很有商榷的必要。

我們都知道,孔老夫子對於「君子」的要求是很高的,在他的觀念裡,一個已經堪稱君子的人已經具備了某程度的德性與修養。所以孔子如果提起了「君子」,就絕對不會是指那種不穩重、不自重自愛的人,所以這兩種解釋一開始就和孔子的思維分道揚鑣了。

而我給這句話的標點應該是「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而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解釋應該是:

孔子說:一個君子行為處事不會有多重的標準,使人信服他是因為他的德行而不是用威嚇的方式,做學問不會侷限在狹小的範圍裡不知變通,只要是合乎忠、信的原則,就是君子學習的對象;君子也不會和理念不同的人交朋友,而有了過錯也會勇於改過遷善。

重則」:多重的原則
」:威嚇的手段
」:固定不變的

孔子曾經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所謂的三人之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能知道對方不好之處,也就是知道對方比不上自己的地方在哪裡,可見他並沒有主張只能和比自己強的人交朋友,因此文中的「不如己者」不能解釋成「不如自己」或「比自己德行好」,而應該解釋成「和自己抱持的理念不同者」,「無友不如己者」也就是孔子說的「道不同,不相為謀」了。

看論語之中孔子在講「君子」的時候,都是告訴人家「君子是什麼樣的人」,而不是「君子該怎樣怎樣」,而孔子讀易經讀得透徹,很多的時候他的主張是人必須把握原則但是活學活用,與時俱進啊!

老文重編後新貼,聊「小滿」

今天是「小滿」。

都市人也許已經不太注意這種小節氣了,很多年輕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一年究竟有幾個節氣。現代我們還會注重的節氣大概就只剩下所謂的「八節」,也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八個節氣,可能還要砍掉五個,剩下「夏至」、「冬至」和「立冬」這三個而已,因為這三個節氣到的時候有得吃,「冬至」吃湯圓,「夏至」和「立冬」要進補,其他的節氣似乎跟我們的生活沒什麼太大關係。

今天救世明燈鄭八爺也不說整套的節氣了,就說說這「小滿」吧。在這裡抽煙泡茶閑喀牙,也要讓來坐坐的朋友回去的時候心中感覺不白來了才行,來,先點上菸,咱們慢慢說。

很多人都以為,我們傳統的曆法就是「陰曆」,錯矣錯矣!我們的傳統曆法乃是「陰陽曆」,什麼是「陰曆」呢?可不是「陰森森」的曆法,也不是因為拿來算命所以感覺「陰陰的」的曆法,「陰曆」正確說起來應該叫做「太陰曆」,所謂「太陰」就是「太陽」的相反,也就是「月亮」,這樣就清楚了,「太陰曆」就是以觀測月亮的盈虧周期為基準所造的一套曆法。

了解了「陰曆」,那「陽曆」就清楚了吧?對,就是以太陽為基準所造的曆法,可不是「陽剛」的陽、「陽間」的陽,還曾經看過有人把「陽曆」寫成「洋曆」,成了「洋鬼子」的洋,似乎以為「陽曆」是從外國傳到東方來的曆法一樣。其實要這麼說也勉強可以,現行陽曆的日期的確是「洋曆」。

剛剛說到,我們的傳統曆法不只是「陰曆」,而是「陰陽曆」,也就是說,除了以月亮的盈虧週期來造曆法之外,也配合了太陽照射地球的角度來做整套曆法的充實。「節氣」就是以太陽對地球不同的照射角度所定下的階段性日期。

「小滿」是一年之中的第八個節氣,日期是陽曆的五月廿一日或廿二日,這時已經是所謂的「三伏夏」時期,過不多久就要端午了,熱ㄚ!但是雖然如此,這時候還是有可能突然氣溫下降來冷人一下,所以大家都說還沒過端午就不能收冬衣,不然突然氣溫下降,忽冷忽熱的可是讓人很容易就生病了,請您多保重,救世明燈鄭八爺關心您。

繼續說「小滿」。

以前救世明燈鄭八爺也沒對「節氣」這個主題有什麼特殊介紹過,可是今天為什麼會想說「小滿」這個主題呢?不說你不知道,說了你不知道理不理解,看吧,看救世明燈鄭八爺今天又要說什麼怪東西。

「小滿」是個節氣沒錯,這個節氣的名稱怎麼來的呢?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一般的說法,就是到了這個時候,田裡的稻、麥已經節穗,可是還沒完全成熟,所以叫做「小滿」;另一種說法是我那老農夫祖父當年見文生義所解釋的:「到了『小滿』時,田裡的水因為梅雨季節的關係,會『稍微比較滿』〈台語唸起來正是「小滿」〉,要注意放水,以免泡壞了作物。」

這一天除了是單純的一個「節氣」之外,相傳還是一位神明的生日,嘿!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來,讓救世明燈鄭八爺告訴你。

這一天還是「蠺神」的生日,你看看,「小滿」是不是個超重要的日子?人民四大需求:食、衣、住、行之中就有一半和這一天有關係,所以當然要拿出來好好說一說。

淮南子裡面有提到「小滿」,說這小滿「音比太簇」,這「太簇」乃是六律之一,六律是屬陽的,相對屬陰的則是「六呂」,可是「音比太簇」是什麼意思?這個可就神秘了,曾經見過有解釋說「音比太簇」的意思是「在音律上的象徵是太簇」,這!就是不了解的人胡說八道!

要說起這「音比太簇」可就學問大了!這是古老中國的一門神秘學問,叫做「候氣」,看清楚,可不是「氣候」喔!什麼叫「候氣」呢?這十分的複雜,簡單的說起來,就是「測地氣」。

所謂「一陽起而地氣生」,就是太陽在天上的某個特定位置時,地的「氣」會被牽引而昇騰,而太陽在每個不同位置時,所牽引起的地氣昇騰高度也會不同,在「小滿」的時候會昇多高呢?就是「太簇」那麼高!嘿!迷糊了吧?剛剛不是說「太簇」是音律嗎?怎麼變成長度?

您有所不知,其實,太簇是一種定音管,長七寸七分二,用這個定音管發出的音調也叫太簇。候氣跟太簇的關係就是在「小滿」這一天,地氣昇騰,會將置於密室中的太簇裡的蘆葦灰吹起來,有太簇那麼高的高度。除了小滿之外,其餘各個節氣也都有相對應的「律呂」,也就是相對應的定音管,對這方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找候氣的資料,應該還不難找。

曾經,因為這「候氣」的緣故,在清朝時候還興過一次「曆獄」,鼎鼎大名的湯若望就是曆獄的最佳男主角,也因為這次的曆獄事件,在康熙八年七月初一,明令宣布廢止候氣,從此,候氣之學失傳,直至今日。

好了,故事說完了,感覺好像在演講,但是,救世明燈鄭八爺心中對於「小滿」這個節氣還一直有個疑問,這個疑問說不定也將成為千古謎團。

不知有沒有人見過廿四節氣的神明圖,其中每個節氣神明所穿的都是寬袍大袖,傳統漢人官用服飾,可就唯獨這「小滿」的氣節神竟然是穿清朝的官服,還真不曉得為什麼,哪位知道的還請指點一下。救世明燈鄭八爺自己的想法:會不會因為是「小『滿』」,所以特地請了個「滿〈清〉神」來主事,這樣才是名副其實的「小滿神」。

不曉得古早以前的「小滿」節氣神是不是也是滿州神明來幫忙站缺的。

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沖脫砲蓋送

看到有個朋友燙傷了,讓我想起結婚前夕...

第二天就要結婚了,所以把後院半人高的草給割了準備整一塊地方讓賓客有場地休息,割下了一堆的雜草、樹枝、枯葉什麼的,不知怎麼處理,就....潑上汽油,拿打火機去點....

轟!的一聲氣爆,熱焰撲了過來

還好我身手矯健、反應靈敏、訓練有素、處變不驚、慎謀能斷,忙運氣護住周身十二大穴,抽腳向後急躍,雙手擋在身前防了個嚴嚴實實~

幸虧新郎倌最重要的臉沒有燒到,雖然沒有大礙,但右手臂還是整個被燒掉一層皮,連起水泡都來不及,直接一層Q起來看到下面濕濕紅紅的那一層....

最痛的不是這個,最痛的是第二天結婚當日,有一堆親朋好友會過來捏住我的右手、猛力的晃動,還會用力拍打我燒傷的手臂,一邊說:「恭喜恭喜!」

不知者不罪,但我那天的表情一定讓來道賀的親友們深深的覺得:「這新郎的感情一定很豐富,你看他,感動到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2009年12月18日 星期五

家中養貓對嬰兒健康較好喔

美國最新醫學研究顯示,在嬰兒出生頭一年,若家中有養貓、狗寵物,寶寶出現會導致氣喘等過敏反應的機會較小。

這份由美國喬治亞醫學院提出的研究報告指出,讓嬰兒早一點接觸貓、狗動物,能提供日後對過敏的抵抗力。報告主要撰寫人歐恩比博士指出,「過去三十年來醫學界的認知為,家中養有貓、狗會增加新生兒出現過敏,但是我們的研究顯示出的結果正好相反。」

研 究觀察底特律郊區474名在1987年4月15日到1989年8月31日足月出生的健康新生兒至6、7歲,追蹤這些嬰兒暴露在塵蹣、狗、貓和花草等過敏原 下的過敏反應。研究發現,184名出生第一年家中有養貓、狗的嬰孩,出現過敏者比220名家中有養貓狗的少了一半,沒有暴露在貓、狗環境下的嬰孩,33% 對至少一種過敏原有陽性反應,同時接觸兩隻以上狗或貓的嬰孩,只有15.4%有過敏現象,至於接觸一隻貓或狗的過敏人數則稍多。

將父母抽菸與否、塵蹣指數、兄弟姊妹的影響等因素列入考慮後,研究人員發現,暴露在兩隻以上的狗或貓環境下的新生兒,日後出現過敏症狀的機會少了77%。不過學者說,至於六、七歲以後的過敏反應如何需要後續研究。

這篇研究報告在28日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會期刊中發表,歐恩比說,這其中的抗過敏機制研究人員還不清楚,其中一個可能為早期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讓寶寶體內的免疫系統不用出現過敏現象就能產生抗體,另一個可能為,這些動物身上產生的細菌會引發人體產生過敏抗體。

摘自:2002/08/28東森新聞網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學種菜第一週



一個禮拜前開始心血來潮,想學種菜自己吃,星期天咳得很嚴重還牽著老婆的手去建國花市逛了逛,買一些基本的種植材料回家,包括一個穴盆50塊錢、一包培養土100塊,還有幾項的菜種子夯不啷噹家起來大概7、80塊左右,回家就種起來了,另一個是老婆寵貓兒子買的貓草,貓根本不太鳥,後來大哥才點明,原來那是小麥草,那盆比較貴,要200元,不過光盆子就要150,以後可以當作育苗盆用。





第一次種菜根本沒經驗,完全的一個城市鄉巴佬,雖然小時候曾在田間跑來跑去,混過了一個鄉間野童年,有幫忙採收過青椒、玉米,當兵時也曾經下田助割,前幾年還挖過收成的番薯,但是從種子開始種還真是第一回,深深感覺到做「割稻仔尾」的事情還真的簡單許多啊!這回連播種都沒有做好功課,就一整個亂灑,灑完澆水就算完成了。

辣薄荷的種子超小,灑下去以後根本看不見,而九層塔的種子遇水則發,變成一個很噁心的樣子


灑下去的種子包括有小白菜、羅蔓、九層塔和辣薄荷四種,過了五天,小白菜和羅蔓發芽了,可是九層塔和辣薄荷卻一點反應都沒有,心灰意冷的準備宣告失敗





唯一欣欣向榮的,大概是那盆假裝是貓草的小麥吧


這些小東西自發芽起,每天都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生命真的很奇妙,大到看得見耶!才隔一天,就好像大了一倍


假貓草真小麥也以驚人的速度竄升著,為了防蟲咬,拿那個蓋菜的紗籠來保護

到了第8天,長成了這個模樣,真的很沒經驗,播種時每個穴盆裡的種子數量灑得太多了,可預見再下去就會因為營養不足而變得很鳥,可是現在就開始移植分株又太脆弱,只好任其發展,等到種了兩個禮拜左右再來施肥和拔除不要的〈其實也很心疼喔〉幼苗,而當然也迫不及待的嘗試移植小部分的苗株,不過看來情況不是很樂觀

原本以為要宣告放棄的九層塔和辣薄荷,在第7、第8天左右也開始冒出芽來了,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啊
辛巴到了第8天時,對於假貓草真小麥已經完全失去興趣,而前一天去花市買肥料時順便買回了兩盆軟膠盆的薰衣草來移植,一種下去,辛巴就展現了極大的好奇心,原本以為他會怕那氣味的,沒想到喜歡得很


隔行如隔山,不過所有事情都是經驗的累積,這次種菜會持續記錄,下次不知道會不會種得更好些,拭目以待吧,我也是。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很俗氣的感流行電影觀後趕-向馬拉桑致意

網路上「海角七號」的消息多到令人想吐,但終於,我也不能免俗的看了海角七號,終於,我也不能免俗的對這一部電影有一些觀後的感想,終於,我也不能免俗的在網路上寫下這些想法。

好不好看?好看。哪裡好看?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有些人看那些笑點的梗覺得好看,有些人覺得配樂很讚,說實在,故事還蠻老套的,我覺得好看的地方,在於片中每個角色的個性刻劃。

片中我最喜歡也最有興趣的角色是馬拉桑,一個努力、熱情的年輕人,不斷面對挫折卻永不放棄,把握每個機會想要達到自己的目標,但在茂伯不爽的時候又願意委屈自己來成全他,表現了他是個懂倫理而且善良忠厚的人,當接到了60瓶小米酒訂單的他高興的抱起在飯店工作的女職員時,那種直率的情感表現是他的赤子之心,也是因為這樣的率真、熱誠和善良,大家也願意給他機會,女職員也為他的小小成就而同感高興,被他抱起後,雖然錯愕,但並沒有嫌惡他,甚至上台時全體團員還穿上了「馬拉桑」。

除了大家在為茂伯不會彈貝斯而頭痛時他露了一手之外,到了片尾的「野玫瑰」演奏時,他還拎出了他的樂器--大提琴,顯示了他應該自幼就是來自一個蠻有音樂涵養背景的家庭,不過他仍然甘做配角,努力的扮演他的角色,不自我膨脹,不怨天尤人。這樣一個樂天知命的青年,讓我去想像他應該曾經在另一條路上〈也許也正是音樂之路〉也遇過挫折、打擊,但他卻和阿嘉對命運的處裡態度完全不同,也許可以說是全片對主角阿嘉的爛個性所安排的平衡錘角色。

阿嘉是在努力後遇到挫折而茫然,正待重新站起的人;勞馬是努力後卻面對妻離子散難以重新站起的人;茂伯是沉溺在國寶光環下卻一直無法真正發光發熱的人;友子是正面對人生交叉路口的人;鎮民代表是其實有能力卻自我膨脹過度又不知該如何運用自己能力的人;大大是小天才,卻自恃天才的人;水蛙雖然也很善良但卻是不了解自己和社會價值的人;馬拉桑則是能夠面對現實、不斷為自己找出路、努力把自己的能量發揮到極致的青年,在此向馬拉桑敬禮致意。

PS. 這部電影讓我最欣賞的,是全片中基本上沒有壞人、小人這種負面角色來凸顯所有人的善良本質,一般在電影中看到的正邪對立、邪不勝正的橋段在海角七號之中沒有出現,還能把這麼平淡的故事說得如此動人,實在不簡單。反觀我們的周邊,小人、壞人多得多了,而或許「邪不勝正」這種請況也只有電影裡才會出現,現實世界裡多半還是壞蛋才是贏家。

2008年10月1日 星期三

要吃蒼蠅自己拍

老爹常用一些「古早人的智慧話語」來 指責 鼓勵我,繼 聽到爛 耳提面命的「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之後,最近最常聽到的就是「要吃蒼蠅自己拍」。

大多數的人打拼了一輩子,為的是要留給子孫某些東西,有的像阿扁和阿珍處心積慮的要留一狗票錢給阿中;有的是辛苦墾地一生,留了大片莊稼給子孫;也有些人沒什麼身外之物,就努力留了個好家聲給後代;當然也有比較慘的,留一屁股債好來個父債子償。

最近很明顯的感覺到老爸很努力的想要「留些東西」給我,當然,老爸還是聲如洪鐘、身體健康、寶刀未老、去傷解鬱濤中氣的活蹦亂跳,而不是那種臨危託孤的想留些東西給我的狀態,但他沒有百里莊園、千畝良田好讓我拿來坐吃山空,也不是要留給我金山銀礦、海角七億可以讓我推動台灣建國,而是想留給我一片書卷江山,然後他自己可以當個太上皇,垂簾聽政。〈好久沒有寫一堆不知所云的成語來堆文章了〉

從被聘為大學的講師開始,老爸似乎發現了原來我也有教書的潛能以及當教授的天份,開始積極的推波助瀾,狂電我各種教學專業必備的技能,要我力爭上游,有朝一日繼承他「鄭老師」甚至「鄭大師」的金字招牌。

不過,有些東西不像國務機要費,只要當個人頭,世界各地跑一跑,帳戶裡就會有老爸老媽A來的幾億出現那麼簡單,想當年康熙皇殺鰲拜、平三藩、定回疆、鎮苗亂,才開創了有清一朝的盛世;黃飛鴻要繼承黃麒英的製藥公司得先當上個黃師傅才扛的了寶芝林這塊牌匾,蔣經國要繼老蔣成為小蔣,也要先操練出一票政工幹部才坐的穩龍廷寶座。要繼承鄭大師赤手空拳打下的一片書卷江山,實在很難輕鬆以對。

老爸最近每天都在擠出我能被擠出的價值和馬力來,稍微鬆懈,就會被唸唸唸:「要吃蒼蠅自己拍」啊!懂不懂!動作慢,連蒼蠅都沒得吃啊!懂不懂?!

懂,老爸,我懂,有蒼蠅飛來也不是隨便伸手就拍得到,拍蒼蠅的功夫我會用力練。而且,我很感謝你沒有說出來,但我知道你不只催我去拍蒼蠅來吃,還幫我趕了堆蒼蠅過來讓我拍。我會努力的拍蒼蠅,你趕過來的蒼蠅我會盡最大努力拍到手、吃下肚的。

色碼產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