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顯示具有 繪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繪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速寫直接取景構圖法

很多人喜歡寫生、喜歡速寫,有時畫畫小東西沒問題,畫畫靜物沒問題,可是出了門,面對一個景,卻往往不知從何下筆,今天,我來教大家一個簡單而實用的方法,可以快速而準確的取景以及構圖。

來,我們先看看這個景,這是位於圓山的臨濟護國寺,入口的鐘樓是個歷史建物,仿宋建築的結構和形式是其特點,搭配著山門以及石碑,雖在城市之中,仍頗具古意,很適合入畫,而我們一眼看到的印象,大約像是這張照片的樣子,而視平線約在這張照片的中間位置:

其實,這是照片,是相機鏡頭「看到」的樣子,真正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情況不會是如此,我模擬了比較接近實際眼睛看到的景象如下,當我們的注目焦點放在鐘樓時,看到的應該比較接近這個樣子:

而當我們往山門看去時,眼睛所看到的比較接近下圖的樣子:

我們常常沒發現,其實我們眼睛「能看到」的範圍和「能看清楚」的範圍是完全不同的,我們「能看清楚」的範圍事實上很小,而且變形的很厲害,只不過我們的腦處理影像的能力非常的強,會自動把我們「實際看見」的曲線,經過認知處理之後,讓我們「相對虛擬看見」了「以為看到的是、而現實上也是」的直線,同時,也「連續處理」了小範圍的清晰部分,將之拼接成一大範圍的清晰畫面。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時會「不知從何下筆」的原因之一,因為似乎每個部分你都看清楚,都可以畫,所以很難界定一個邊界出來,不知該從哪裡畫到哪裡才好,而這個問題是可以靠長期的經驗累積來解決,熟悉繪畫的方式之後,甚至可以畫長軸都沒問題,不過那是進階的情況,我們暫且不談,今天要講的,就是適合初學者的取景和構圖方法。

好,這是個「概念」,我們先建立起來,要真的察覺眼睛實際看到的景象是這個樣子,需要長時間的實踐來訓練,一旦察覺,觀察的能力會有很大的進步。

在這個畫面裡,我們可以察覺,從左到右,圍牆、石碑、山門、圍牆、立柱、鐘樓、貨車這幾個大元素裡,值得入畫的,應該是可以排除掉左邊的圍牆和右邊的貨車,描繪的重點我們只需要放在中段的石碑、山門、圍牆、立柱、鐘樓這幾個元素,另外,這些東西都位在我們的視平線以上,所以,我們可以說,我們要畫的範圍,也就是在畫紙上要畫的情況大致是這樣的:

好,範圍界定了,怎麼在畫紙上安排呢?

跟各位再講一個觀念,速寫的時候,畫紙不要畫得「太滿」,太滿了很擁擠、沈重、沒呼吸、囉嗦,失去了速寫「講重點」的特性,一幅畫作之中,我們會將想畫內容的重要性分成幾個角色,就像有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友情客串、臨演龍套一樣,速寫基本上重點是男、女主角畫仔細,而男、女配角畫出個形象,客串臨演龍套則基本上有個輪廓甚至省略不畫的留白都行,或是稍稍點一下,為畫面加些趣味性、真實感或是平衡感就夠了,不能喧賓奪主。如果是長時間的油畫、水彩作品,這種觀念就套用上去,雖然是每個角色全部都畫上去,但哪些地方該畫仔細、哪些地方該畫粗略、哪些地方用歸納性的籠統描寫,就是從速寫的這種對主題分析的取捨訓練得來。

所以,我們的「主題」是「石碑、山門、圍牆、立柱、鐘樓」,其中的男主角是鐘樓,女主角是山門,男配角是石碑,女配角是方尖立柱,中間短短的圍牆是友情客串,此外的東西就是「次題」了,包含了後面的屋舍是臨演,龍套則是那幾沱樹叢樹冠,這樣就知道哪些地方要畫仔細些,哪些地方可以輕鬆帶過,哪些地方可以用個輪廓就表示了。

而「主題」的部份,注意,就是光指「主題」的部份(可以參考上一段的內容),一般佔整個畫面的1/2到2/3之間,超過了2/3就會讓畫面看起來很擠,主題佔2/3,加上次題和龍套,基本上一個畫面會畫到八成到九成滿,速寫的畫面至少留個一到二成甚至多一點的空白處會比較有速寫的味道。

講了那麼多,我們回到今天的重點,給初學者的快速而準確的構圖方法,來,我們已經找出了要畫的大致範圍了,也知道了畫面不要畫太滿,於是,我們可以在畫紙上先畫出左、右兩條線當做我們要放主題的範圍位置,並且決定一下,我們是要畫在我們面前視平線以上的東西,所以我們在畫面靠下方的部分畫一條水平線表示視平線的位置:

接下來,將畫紙比對景物,將左右兩條線對齊要畫的範圍:

接下來,維持這個位置,將重要的垂直線在畫面上標出來,例如房子寬度的邊緣線、門柱、屋脊尖、房子的轉折處等等:

標好了重要垂直線的位置之後,「維持這個距離」,將畫紙向上平移,蓋住整個眼前的畫面,直到預先畫的視平線和實際的視平線位置重疊:

然後,往左或右平移,將重要的水平位置線比對著標在畫面上,例如屋頂的位置、樓層的位置、屋簷的位置...等等:


這時,我們已經有了基本而且蠻準確的框架,在這個框架裡「填入」各個元件就行了,如果有傾斜的線條,就在畫了線條之後,將畫紙移到當初畫框架的這個大約相等的距離和位置之後,去比對畫面上的斜線和實際的傾斜情況會不會平行,如果平行就沒問題,如果不平行,就修正到接近平行,這樣可以減少很多考慮透視原理原則的時間:

速寫稿子打到這個程度就好了,不要太過度的仔細,太仔細的稿子就不是稿子了,而可以算是粗略些的速寫了,如果我們想用其他的工具(例如我想用代針筆來完成這幅速寫),稿子打到這樣有基本結構就該換主要工具上場了。

接著,我們可以把眼睛瞇著看,讓光線進入眼中的量減少些,去觀察大塊面的明跟暗分配,我們的眼睛調整光線的能力非常強,只要我們看到暗部時,瞳孔會放大,為暗部「自動補光」使我們看得清楚些,其實如果我們能夠保持看的是中間程度的明度的時,在深暗處和高光處的這種較極端的光線變化部分,我們是無法分辨那些區域裡細部如何呈現的。

所以,當我們能訓練自己把眼睛受光的亮控制好,並且能理解「光線」和「顏色」的不同表現,那看到的畫面應該是這樣:

當然,要看不到顏色要長期的訓練和慧根(屁啦!),這是個示意圖,用黑白的圖示來了解「光線」的問題,看到沒,鐘樓的屋簷下有一大塊是黑的、看不見細節的,這個部分我們要記得,不要一直刻這個區塊裡的東西,到時依情況大致帶一下就行了。

好,萬事俱備,開始畫,從哪裡開始畫?從畫面靠中間一點的位置附近,不會被其他東西擋到的物體先開始畫,這個畫面之中,靠近中間、不會被其他東西擋到的是什麼?方尖立柱對吧?好,那就從這個開始畫吧:

畫到方尖立柱下方時,遇到摩托車遮蔽,那就把摩托車畫出來,這組東西就畫好啦,然後,開始挨著這立柱,畫男主角鐘樓,一樣,以鐘樓而言,找不會被遮住的部份開始畫,例如從這個欄杆開始畫,不要先畫欄杆後面的樓體,也不要從鐘樓的屋頂開始畫,因為那裡比較偏離畫面的中間區域,尤其在中間已經有定位物體畫上去的情況下,挨著畫比較有相對的參考位置可以接續著畫:

依照稿子的框線,可以輕鬆的把細節一步步的填進去,畫好一塊挨著畫下一塊:

右邊畫得差不多後,以同樣的方式,挨著畫到左邊去,不好意思,這個階段我畫得太順手,就這樣一路畫過去忘了記錄,總之,把主角和配角仔細的畫好之後,然後才把臨時演員角色的背景建築用比較沒那麼嚴謹的筆法,不要太細節的加上去,而樹叢和前景的路邊矮護欄這種龍套部分,用個輪廓帶過去就好了:

檢查一下,補充一下主題部分應有的「表情」,例如斑剝處啦、電線牽來牽去的感覺一類的,補充好了之後,就可以簽名蓋章,完成作品:


會了吧?速寫寫生,沒那麼難,學會了今天教你的這些招式,試試看吧!你會發現原來這麼容易!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話說透視圖


很多設計相關科系的學生畫了幾年的設計圖,不乏必須使用透視技巧的時機,但是畫了幾年下來問這些學生,為什麼這種圖叫「透視圖」?卻很少...幾乎沒有學生答得出來,蠻慘的。前一陣子用噗浪跟學生解釋什麼是「透視」,整理一下我的「線上教學」,放上來跟大家分享:

-------------------------------------------------------

透視未必要誇張作才可以,透視是一種邏輯,對「透視」有了正確的認識,把觀念建立起來,透視就無敵了。

什麼叫透視?為什麼要把那種圖叫做透視圖?不覺得很奇怪嗎?明明看不過去,為什麼叫透視呢?救世明燈鄭八爺給你指點迷津。

想像一下,畫紙是透明的玻璃紙,直立在眼睛和你要畫的對象之間,這張玻璃紙和你的距離剛好是你的手可以在上頭畫畫的距離,在這張玻璃紙上把那個你要畫的物品給描下來,這張圖就是所謂的「透視圖」,也就是說你透視的不是那物品,而是你的紙!是紙啊!

如果一直都覺得應該是在物品方想辦法營造透視感,這就本末倒置啦,是要在紙上營造透視感才對喔!所以說透視是一種概念,而不是一種技巧。透視圖不是要把一個物品畫出來之後用各種消失點、視平線等公式去變形之後得到的結果,不要想得太複雜,透視,就是透視,就這麼單純。

在被透視的平面上描出位於被透視平面之後的物品這就是透視,不是各種公式、技巧所達到的效果叫做透視,那些公式、技巧是因為你用的紙張無法真正被透視,所以長期以來先賢先烈們整理歸納出來了那些方法可以讓你在紙上也畫出有如紙張是透明的效果用的

----------------------------------------

昨天上課,講到寫生,順便就把這透視的觀念跟全班的學生說明,看著學生疑惑的表情,就暴走的拆了窗戶玻璃實作說明給大家看,有學生拍了下來,照片一併放上來:

在你的眼前有一個可透視的平面!

在這個可透視的平面上,將你看到的物體描繪在上面!像現在我透過了這塊玻璃,看到了教室裡的課桌椅和各位同學,依照個物品、人物的位置在玻璃上的輪廓描下來

注意了,在描繪的時候,這個平面不要移動,你頭的位置也不要移動,才能有一個基準

在畫的時候一邊注意各個輪廓線是不是保持著和被畫的物體輪廓重疊,才不會跑掉

你們看,這樣畫出來的一張圖,各個線條是不是往老師兩眼中間的位置集中?!這就是第一個消失點,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消失點就在視平線上,標準的消失點還會在兩眼中間,如果我們畫的範圍夠大,還可以找到兩側的消失點。


這些現象經過了長期以來的整理歸納之後,出現了一些公式與準則,也就是當我們知道了視平線、消失點的原則後,可以在不能透視的平面上,將這些基準元素訂好,即可畫出具有透視〈了紙張而看到實景〉的效果,就叫「透視圖」!

好,下課。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鄭正慶兔年傳子速寫私房特訓課程外流

每回過新年的時候,老爸就會把我抓去特訓一下,例如之前在2009年時寫的「清白世家」一文就是那年的特訓課程,每年的特訓過程都沒有做什麼過程的記錄,今年用手機錄影了起來,畫質不是很好,但是過程的解說和步驟整體很完整,這算是傳子的關門私房課,跟大家一起分享吧。

今年是速寫的特訓,在動筆前就要畫面構圖思考好,一下筆就不改了,而在作畫的過程裡,還要不時的經營位置,依照畫面美感的需求去做安排,什麼東西必須如實呈現,什麼東西則需要適當的調整,都要好好的思考如何呈現。

老爸說的一句話很刺激:「如果沒有耐心,那就不必畫畫了,去做別的。」,有心想學的還是好好把錄影檔看完吧。把作品也放上來一並參考:

第一篇
水仙完成圖,過程紀錄如下:

鄭正慶傳子速寫私房課程外流-水仙第一段

鄭正慶傳子速寫私房課程外流-水仙第二段

鄭正慶傳子速寫私房課程外流-水仙第三段

第二篇
蘭花完成圖,過程紀錄如下:

鄭正慶傳子速寫私房課程外流-蘭花第一段

鄭正慶傳子速寫私房課程外流-蘭花第二段

鄭正慶傳子速寫私房課程外流-蘭花第三段


其他示範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素描、速寫進步的秘訣

今天的人體速寫課程真是辛苦模特兒老師了,一大早還算暖和,越接近中午越冷,到了下午就真的很悲涼了....在此向模特兒老師的敬業精神獻上崇高的敬意。

致完感謝詞,說說這兩次的人體速寫。上一回畫的主要是立姿,久沒畫人體了,比例、線條甚至解剖似乎都生疏了不少,加上上課時精神上還有些壓力,一方面要畫,一方面又要注意學生有沒有調皮的拿出手機、相機來偷拍模特兒,每個姿勢只有20分鐘就要畫完,而和潘老師又並肩坐在一起畫,簡直就是限時PK賽,畫的作品差強人意:





隔天跑去找「鬍鬚鄭」大師,把他當天下午上課的作品恭敬的請出來研究了一下〈同一個模特兒,同一個教室,同樣的時間條件〉,只聽鬍鬚鄭大師悠悠的說:「喔,我那時在想石碇展覽的事情,沒有用心畫,那種隨便畫畫的東西你隨便看看就好了。」,哇咧....所謂隨便畫畫的東西居然是這樣:






還好,鬍鬚鄭大師的級數太高,我跟他沒得比是正常的,所以也不會讓我到從此摔筆不練的地步。仔細的研究了之後,經過幾天的消化和思考,今天的課程中就嘗試著用這些天領悟到的心法去畫,蠻有趣的,雖然和鬍鬚鄭大師還有很長很長的距離要追,但是自己知道了自己有什麼進步,就覺得在千百個未開啟的窗戶之間又開了一扇,看到的天空又大了點。這次的主要是坐姿,也是一樣,一個姿勢20分鐘完成:






能有個人永遠在你前面,現示一個境界讓你可以去追求,是一件幸福的事。我的面前就有這麼一個人,而這個人告訴我如何才能得到他的功力,那個秘訣心法就是四個字:「天道酬勤!」

2010年12月27日 星期一

條件限定素描習作



標準的素描繪畫是需要長時間以及多種工具的,可是我們也可以利用一些限制的條件來練習某部分我們想加強的能力,例如限制繪製的時間長度,要求自己在多長的時間之中畫到某種程度,或是限制自己只使用某幾項工具,或不用某些工具來繪製一張作品,例如只用某個號數的鉛筆來繪畫,這樣的訓練可以提高素描習作的挑戰性,也相對的讓素描習作的過程變得十分的有趣。

今天介紹的這兩張作品就是具有條件限定的素描習作,兩張作品都限定必須在2.5個小時裡完成,而且不使用橡皮擦來修正,加上各自都只使用一種號數的鉛筆來完成整幅的畫作,第一張限定使用一隻5B鉛筆,第二張則限定使用一隻4B鉛筆,這樣的畫法很好玩,等於一下筆就不改了,包括定位用的參考線以及輪廓的參考線該畫什麼輕重才不會造成後頭整理收尾時的困擾,乃至打明暗時特別注意分野部分的處理以免營造不出體積感等等,尤其畫這兩張素描時並沒有打上強烈的光源,僅靠教室裡散亂的日光燈光線,這又是一個挑戰,從「形」到「體」的形塑過程都要思考過才下筆,又不能超過既定的時間,種種自己給自己設下的和環境形成的條件限制讓這兩張素描的繪製過程更加的好玩到不行!

一開始用這種方式來畫,玩的成分居多,可是後來發現這樣訓練自己帶來的成效比我想像的還多很多,除了觀察和描寫的能力會加強外,對於材料與工具的掌握度也會大幅提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看。

色碼產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