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藝術家、藝評家Donald Holden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Chinese Menu for Art Lovers」,大義是如果你要跟人家談現代藝術的話,可以利用下列這個菜單,從各欄之中各取一個字,然後拼成一句話,就可以說出很有藝評味道的話:
像是某蔣姓藝評大師就是將這張菜單運用到出神入化的高手之一,舉例說明:
例一:鄭人豪老師的作品之中富含了Formal classic schema (形式化的古典比喻)
例二:我們可以看到鄭人豪老師藉由這張作品,表現出了Ordered linear statement (規律的線性宣言)
例三:雖然鄭人豪老師的這幅作品全部都是以各種文字字型進行堆砌,但可以明顯觀察到其中的Strucutred graphic concept (組織性的圖像概念)
這樣,這種菜單的用法很容易理解了吧?
其實,在NGO、NPO的圈子裡,例如社區大學這一類機構的舞台上,那些看起來較活躍的角兒們,在口袋裡、衣袖中也藏了一張這樣的Menu,平時輕易不傳他人,遇到研討會或是什麼非營利機構聚會一類的場合,乃至於到各單位去評鑑、演講時,就會把那Menu上的東西拿來靈活運用。
當然,這些角兒們是已經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了,不會像個菜鳥拎著照唸。而即使把Menu中非常虛、非常沒營養、非常無厘頭的所有詞彙通通拿掉以後就根本完全沒內容了,那Menu卻仍然像魔術師的西洋鏡一樣,依舊障眼,且屢試不爽,所有人還是會被懂得善用那Menu的角兒們唬了耳朵矇了眼!尤其是基層苦幹實幹、流血流汗的那些社區單位更是被唬到把這些人當爺爺奶奶看待!
今天,各位NGO、NPO的夥伴有福了!十年不傳之密今日揭開,各位夥伴務必詳讀、熟讀、精讀並多加練習其排列組合,悟出其中奧妙之後你就是大咖、就是先進、就是前輩!懂得這西洋鏡後也省得老是被人唬嚨啦!
怎麼運用呢?來,看個範例:
站在宏觀的立場,我們應該建構一個可以良好溝通的對話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建立能讓所有的參與者得以進行策略聯盟的平等機制,並且透過這個平台來嘗試多向度的深化實驗,做為既可以橫向連結又有縱向深耕特質的共同彼此培力之滾動式互動關係,形成一個質精的永續發展體系,進而確立各參予成員單位的本位主軸,落實的發展出獨立的特色和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透過多面向自我檢核的省思角度,共同激盪發想岀整體取向的前瞻性,由社會角度觀察又能合乎倫理選擇的價值導向,營造一個由點至線乃擴及全方位,且過程與結果的形成性和總結性均可累積出經驗並加以傳承、具有功能性的實質願景。
這樣懂了嗎?
不懂?沒關係,會用就好了!
說實話,誰真的懂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