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學生問我一個問題:「素描怎麼畫?」
這個問題分成兩個層面,第一種是問問題的人本來就不會畫素描,這樣就好解決了。
另一種情況比較複雜,就是問問題的人知道畫素描的方式和過程,可是總覺得突破不了,畫的不理想。
碰到問這個問題的第一種學生,當然就是從頭開始慢慢的教、慢慢的帶,一步步的把基礎給打下來。可是碰到第二種就很麻煩,這樣的學生對於素描的觀念已經定型,單純的認為素描就是....我們一般認定裡的素描形式,例如鉛筆畫、炭筆畫一類的單色畫,而且是拿來打稿或訓練基本能力用的而已,這種觀念不能說完全錯,但是至少對於素描來說,這樣的認知並不全面。
所謂的「素描」簡單的說,就是「素材」的「描寫」,用什麼材料、工具都可以進行,而且未必是圖像化的畫面,例如以文字或你的語音來記載一個物品的長、寬、高和材質、重量、顏色乃至於位置、功能、狀態〈新舊的狀況等〉等等,在某種程度而言,也是素描的一種,和攝影不同的是,你透過了觀察、紀錄並且以你的方式〈和能力〉將這個素材描述出來,而不是單純的不經過分析過程而直接利用機械性的紀錄工具將素材形象保留下來而已。
這樣對於「素描」的概念有沒有更深一層的認知了呢?好,基於這樣的理論,我們可以知道,素描其實有很多的表現方式,可以是我們常見的鉛筆、炭筆,也可以是油畫、水彩、蠟筆、水墨,甚至文字、聲音等等,解決了觀念的問題,我們就回到我們常見的素描形式,並且來面對第二個問題:「如何畫素描?」
上頭說到了,素描必須經過觀察、分析的過程之後,將之描寫出來,如果你的觀察越細緻,分析越透徹,加上你的描述越仔細、越準確、越能讓人理解,那麼你的描寫就越貼近那素材,也就是一張好的素描。
此時也許又會有人要說,那素描不就沒有個性了嗎?
這一點並不需要擔心,每個人的個性不同,畫出來的素描也不會一樣,這是必然的,我們常常看見有些大師們的素描極有個性,但再有個性也不會脫離素描的要求,只是大師們是在已經抓到了素描的精妙之後,才進一步的去處理何處該細緻,何處該簡略,什麼地方需要巨細靡遺,什麼地方又可以象徵代替,用許多的方式去營造畫面的節奏感以及和諧度等等,那是一種境界,我相信只要你能夠真把素描畫深入、畫熟稔了,自然會玩出隨心所欲的境界來。
講了那麼多,似乎還不是很具體,怎麼才能畫深入、畫熟稔、畫入神呢?簡單歸結一句話:「畫素描要有『凌遲』的精神。」
「凌遲」就是「殺千刀」,一刀一刀割,千刀萬剮得體無完膚還要給被剮者留一口氣,畫素描就是要這樣,在殺完千刀前,別說已經畫完了,一張素描畫幾十個小時是常見的事情,那,短短三四個小時畫的完嗎?其實也是可以的,可是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已經畫入神的老畫家,幾個小時就可以畫的非常精采;另一種就是觀察和分析能力還沒有訓練出來,在不夠仔細的觀察與分析之下,自然在描寫時也沒辦法很深入,所以只能描寫幾個小時而已。
一般來說,精進不斷畫了四十年素描的老畫家如果可以在一個小時就完成的素描作品,那畫三十年的老畫家就要畫四個小時,畫二十年的要花八個小時,畫十年的要花十六個小時,剛開始畫的初學者則至少應畫三十二個小時以上,所以,當四十年老畫家都要畫兩個小時的作品,那初學者必然也該畫六十幾個小時以上了,用這樣的比例去計算,你大概就知道你從起稿開始該花多少時間坐在畫架前面了,少於這個時間,那你畫的就不叫素描,而是「速寫」了。
畫不下去就再觀察、再分析,然後繼續畫,你會發現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可以畫的部分是你之前沒有注意到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